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SOON



時間一溜煙匆匆而去,

新的班級依舊是從三年級開始,這學期也即將告一段落,
回頭看看這學期的教學,有些突破也有些躊躇,

孩子產出文字的機會變多,作業方式也更多樣,
可是,還未思索出最適合這邊孩子的一套教學方式,
特別是語文的部分,語文跟文化息息相關,
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當中,讓孩子學習不同的語言,擦撞出火花
這還是我深深思考的一步。

從第二次月考後,開始推動每日閱讀,搭配心情小語,
希望讓孩子漸漸從被動式閱讀,轉變為自動拿起書來讀。

讓文化與文字的深耕,從閱讀開始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與附小的環境不同,看看自己對於教學,
似乎有不同面向的倦怠與鬆懈。

需要上緊發條,立馬!

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

啟程,我的教學之路

我的教學之路-

    身為一個自然組的學生,教育系其實並不是當時那位高三學生的首選,原本應該是要讀醫檢或者是護理系;但是現在看來,人生不就像是旅途嗎?每一個匆匆一瞥的小店,不經意走到的岔路,沒想到卻是不同的風景,更何況[老師]這個職業,似乎跟我原本嚮往的熱血服務相去不遠,至不過對象嘛,從病人變成學生而已。就在2005那年暑假,我踏上了台東這片黏人的土地。

教學啟程-

    現在想想剛開始踏入教學現場,居然是另一場意外。當年我大三,突然一通電話打來,問我要不要去附小,當一名特殊生的伴讀(跟班小書僮?),從此,我跟附小的緣分搭起,也開始了我的教師專業成長的課室觀察(明明就只是跟著上課而已),我跟著這個少爺,一跟就是兩年,從我大三跟到大四,也陪伴這少爺從三年級到四年級,我想這兩年,除了讓我直接看到教學第一線的老師上課之外,也在這樣的伴讀中,更加堅定自己要踏入杏壇的這一步。
    畢業之後,跟每個教育系學生一樣,要找一間客棧(學校)住宿(實習)。沒想到這黏人的砂城,再一次把我黏在這;沒錯,我依舊選擇了附小,但更奇妙的是緣分,我又再一次跟小少爺同一班,至於實習的故事,就是後話了。

路線就這麼定了-

    時間匆匆而過,20117月我退伍了(直接跳過實習跟從軍樂?),退伍的時間點剛好與教甄考季錯過,所以踏入社會的第一年,選擇了安親班[導師]的工作,試圖找回那教育現場的熟悉感;但是補教業這種為了賺錢的速食教學(可能我運氣較差,跑錯間店),跟我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。隔年的8月,雖然教甄不盡理想,最終還是抓到最後一個機會,考回了台東附小代理導師,也開始了我教學路上,第一個自己帶領的班級(新店開張啦)。承蒙學校抬愛(續聘),這一帶就是完整的兩年,兩年中與學生相互成長,這才終於體會教學相長的真正意涵;老師無論做什麼事,對孩子來說,都是重要的決定,教師自己的背後一定要有一個思考、一個目標,才能真正帶領孩子一起成長。

人生就是不停的在轉彎-


    梭羅在《湖濱散記春天》中說:「無論如何,我不願任何人過『我的』生活方式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審慎找到並遵循『自己』的生活方向。」兩年過去了,沒想到人生再一次出現岔路,這次,我將遠赴海外,對我來說,終點不曾改變,我還是熱愛教學,只不過,我走著另一條路,只要不忘初衷,換條路走又如何呢?我們下學期,印尼見!

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

孩子的笑...他們奔跑,他們跳

4/24


四年六班最後一次的戶外教學了,也告訴自己,跟這班孩子剩下兩個月的時間啦,

不知道前輩們帶第一個班級時,是什麼樣的情景?



這次戶外教學的事前準備也是讓我感覺到這群孩子的[變化],

戶外教學當週,就有人主動來告知遊覽車要跟誰坐,

還有人提醒我,這次怎麼還沒有分組,

就連我們分好組別後,坐一起的孩子就在討論要帶來分享的零食,

同一組的,就開始討論午餐的分工,

有人帶野餐墊,有人帶飲料,有人帶水餃,有人帶壽司,

這些舉動,都不用我提醒,我只有在前一天的綜合課給他們時間。




甚至活動當天,自由活動時間,不用我擔心,不用採取緊迫盯人,

只要事前說好不要離開我視線範圍就好,

孩子們自動三五成群,或是依照分配好的組別,或是好友相互聚集,

無論是玩紙牌,鬼抓人,吃餅乾,玩手機...,或是午餐後的環境整理,

都是自己完成,我也不用在旁邊東喊西喊。


戶外教學,說到底他還是"教學",除了配合課本所學,實地踏查之外,

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這些"自由"時間,不用像在學校一樣受到鐘聲的制約,

也不用在廣闊的草地上注意自己說話音量,

可以跑,可以鬧,可以跟自己的朋友在歡樂中嘻笑


這也是教學啊,這是傳說中的"潛在課程",

自己從與人的互動中找到最適合的處事方法,

與他人磨合,並且學習怎樣才能更好,

學習親近大自然,學習給人微笑。


這一天不用多做干涉,難得可以讓孩子無負擔,大玩特玩,

享受一下與同學相處的時間,

畢竟,在他們內心深處知道著:這就是在這班級的最後一次戶外教學了。



長大了,真好


伴隨著笑聲,去奔跑,去跳躍